據點故事

高雄飛揚林園據點

返回

課後照顧據點:課程方案

「非營利兒少課後照顧據點」遍布全台各個角落,有的如高雄飛揚福利會或是台東孩子的書屋,有一定的規模;也有的僅僅是返鄉青年看見在地兒少的需要,努力自籌經費,成立的小小據點。這些據點是台灣兒少保護初級預防的網絡,提供脆弱家庭的孩子在放學後、放假時,一個穩定的生活、共學、成長空間。

 

在高雄市擁有八個兒少工作站,每年照顧超過300位孩子的「高雄市飛揚福利服務協會」,便是百善基金會長期合作的單位。過去三年,基金會曾贊助了飛揚各據點的房租,全面提供圍棋課程,並於暑期舉辦國高中生的生活教育工作坊,讓孩子有更多元豐富的生活體驗。

 

2024年,基金會進一步與飛揚以及其他六個兒少照顧據點合作,因應各地不同的需要,由每個單位自主提出適合該據點的主題,基金會進行課程設計、講師媒合。其中飛揚的林園站,便是參與此方案的據點之一。

 

據點故事分享:高雄飛揚‧林園站

 

林園站由崇屹傳道,及師母雪婷老師「開拓」,本身還有各自正職的兩人,從零開始找地方、裝潢,接住社區的孩子。從孩子的課業到大家的晚餐,從品德教育到陪伴孩子的創傷,成立了五年的據點,從原來的四五個學生,到現在平日二十幾人,寒暑假的三十幾人,再加上協助的家長和志工,坐落在巷內的小據點,每天都熱熱鬧鬧,忙碌不已。

 

「聽見孩子們的故事,就覺得我自己經歷過根本也不算什麼!」雪婷老師說,她心疼的分享著孩子們面對的各種人生挫折,但她口中「自己不算什麼」的成長歷程,卻也是從自小的受暴,無論是突然朝自己飛過來的垃圾桶,還是毫不留情朝自己踹過來的腳。「要舉著椅子,被鞭子打到早上……」雪婷老師笑著說,倔強的她便用感官的刺激來撫慰自己──和朋友們飆車、躲警察,成為了標準的讓社會頭痛的青少年。  

 

這樣曾經的經歷讓雪婷老師面對據點的孩子,多了許多理解,而這恰好是兒少工作最重要的核心──理解孩子的處境,理解家庭的困難。在這樣的前提之下,提供孩子愛與溫暖,成為有朝一日改變的契機。

 

在每日的忙亂之中,雪婷老師依然用心觀察眼前的孩子,她看見來自不同文化的孩子,在同儕中的自我價值認同議題;例如新住民的孩子,有的以自己的多元文化感到驕傲,也有的想要隱藏自己的身分,深怕被瞧不起。在這樣的觀察之下,林園據點向基金會提出了「多元文化、自我認同」的主題課程。透過基金會的安排,這套課程與林園在地的印尼媽媽,以及公民教育劇團思樂樂劇團合作,即將於八月展開,期待透過基金會的合作,帶給各個角落的孩子更多元的未來。

Emergency Application Emergency Application Emergency Application
救助專線
Donation Donation Donation
聯絡百善